今年以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促改革、惠企先锋助发展”的工作主线,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全过程,深入践行“联企连心·惠企先锋”党建品牌,通过政治引领、组织赋能、服务提质、作风转变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磅礴的工信力量。
一、 政治引领铸忠诚,理论武装强化改革担当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理论学习体系,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确保改革发展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一是分层分类抓实理论学习。抓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培训2期,培训92人次;对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三级联动”,强化党的理论学习;对原“三会一社”企业党组织党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云岭先锋”APP灵活开展“线下+线上”学习。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5次,党组“第一议题” 学习19次。局机关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39次,支委会43次,主题党日54 次,党课25次。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累计128人次,讲授党课5次。 120个基层党组织制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计划,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党员灵活开展学习研讨和警示教育。二是创新形式提升学习实效。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相结合,制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任务清单,提出17条具体措施,确保学习教育抓实抓细。举办领导班子学习教育读书班,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深入查摆问题,局领导班子查摆问题6个,班子成员共查摆问题22个。细化整改措施,全面完成整改和销号,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动力、创新工作的举措、破解难题的对策。三是学用结合推动改革攻坚。建立“七步工作机制”,通过“及时传达学习、组织深入研究、形成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呈报专题报告、落实具体举措、加强跟踪问效”的完整闭环,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围绕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要点4个,出台政策文件7个,向市政府呈报专题报告10个。
通过持续不断的抓理论学习,全局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以改革创新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为深化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二、 组织赋能强根基,创新机制凝聚改革合力
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扩大两个覆盖。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两新”组织等不同类型党组织特点,强化组织建设。在机关内部,按照业务关联、职能相近原则优化党支部设置,使党组织更好融入中心工作;在产业链上,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探索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在项目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攻坚克难,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推进同频共振。二是“链式”组织生活激发党建活力。打破传统组织生活地域、领域限制,创新开展“链式”组织生活,与先锋煤矿、云南铜业、石林县科工信局联建共建,促进政企党组织互联互通,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提升。三是“四强”党支部建设夯实战斗堡垒。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机关第二党支部、银河实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四强”党支部示范作用,带动机关事业单位各党支部、昆明德和党支部等“两新”党组织攻坚克难、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大局,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夯实。
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构建起纵横交错、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党建工作网络,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三、 品牌引领提质效,深度融合服务改革大局
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党建品牌质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红色动能。一是“联企连心·惠企先锋”品牌引领服务升级。深入践行“联企连心·惠企先锋”党建品牌,实行一线工作法,推广“3个1%”和驻企“5D店小二”服务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对全市254个项目进行挂钩包保,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分级会办”等制度,形成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二是为民办事践行初心使命。聚焦群众、基层和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制定6项“三服务”清单,让群众、基层、企业可感可及;机关事业单位各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岗位建功,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我为事业破难题”、“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谏言献策3条,破解难题9个,为群众办实事10件,解决困难问题13个。开展“‘红色’党建赋能制造业技改新突破”书记领办项目,党组书记“挂帅”,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得国家3亿元资金支持。三是“先锋服务队”助力高质量发展。组建“助力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每月深入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各重点企业,调查了解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情况,精准施策,做基层和企业纾困解难的“及时雨”,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组建“助力石林县工业经济发展先锋服务队”,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促进石林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成立规模以上停减产工业企业纾困帮扶工作小组,帮扶119户停减产企业复工复产、增产增效、扭亏增盈。
通过品牌引领、服务升级,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先锋服务队的实践锻炼,培养了一支懂工业、擅服务的专业化干部队伍,纾困帮扶工作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四、 作风转变显担当,实干笃行确保改革实效
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大力弘扬“严实细”工作作风,践行“三法三化”,以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三个清单”压实改革责任。将作风建设与推动改革任务落实紧密结合,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三个清单”机制,确保了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列28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强化跟踪问效,确保落到实处。二是“揭榜挂帅”激励攻坚克难。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党员干部主动“揭榜挂帅”、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工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为首个西部民营经济立法;探索构建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成功培育覆盖全市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422户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创新机制入选工信部试点推广经验;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建成5G基站4.44万个;加快推进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算力枢纽和数字合作示范区。三是“效能革命”助力工业经济发展。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加快兑现落实昆明市2025年工业企业升规奖补资金。高效推动海口磷业、浩明精细化工、胜威华庆磷酸铁锂等16个重点项目通电投产。2025年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294户,同比新增升规企业100户;2005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增速在滇中五州市保持第一位,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为48.6%。
通过“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推行“三个清单”管理和“揭榜挂帅”攻坚克难,锤炼了“严实细”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实现全面提升,在稳增长促投资工作中奋勇当先,再立新功。昆明市工业经济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压舱石”“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昆明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李淑虹
审核:李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