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是食品安全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市场监管必须守牢的底线。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就是守护青少年“舌尖上的幸福”,守护他们最灿烂的笑容和最健康的未来。2025年以来,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坚持高位统筹,以“我为群众办实事 春城机关在行动”为主线,以落实“食安康”行动为抓手,深化理论学习,突出风险排查,强化隐患治理,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 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行动稳不稳,看思想牢不牢。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和“导航仪”。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组开展集体学习25次,及时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采取提前自学+专题辅导+集体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6次,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召开读书班1期,专题学习2次,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凝聚思想力量。严格抓实党支部学习。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78次,支委会160次,党小组会242次,主题党日12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3次,党员理论素养不断提高。通过持续推进各层级理论学习,推动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抓落实,进一步筑牢坚守食品安全的思想根基。
二、 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不仅仅是检查一份餐食卫生与否,更是守护一方平安、加快推动“六个春城”建设的重要举措。市市场监管局把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4个处室组建成1个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监管第一线。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以“绿、黄、红”三种颜色对应“好、中、差”三个等级,对全市4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提级监督,将“红标”企业纳入市级重点督导检查名单,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风险点,督促学校或供餐单位进行整改,并定期开展“回头看”。截至目前,向学校或供餐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督促整改各类问题和风险隐患323个,向县区发出敦促提醒函11份。大力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市校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完成接入42家,接入率100%;中小学(含幼儿园)食堂餐饮环节食品风险分级管理率达90%,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
三、 强化责任意识,精准实施“靶向治理”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主责主业,抓牢抓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扛牢“守护校园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线索提级研判处置机制,精准处置风险点。进一步畅通12315、12345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家委会”问题直送渠道,为学校“家委会”反映问题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及学校食堂、校外供餐企业、食材供应商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建立“线索共享+联动处置”机制,定期向教体、卫健、公安等部门推送线索信息。对跨区域的复杂线索及时进行联合调查,确保处置到位。今年以来,研判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信息90条,排查风险隐患16条,核查处置问题线索33条。切实做到及时核查、认真处置,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依规处置。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持续压实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校园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下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时刻保持警惕,坚持常抓不懈,让校园食堂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安全港湾。
撰稿:冯海艳
审核:顾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