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共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党组制定的《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实施办法》(昆协党发[2022]9号)安排,及市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学习小组2023年度学习座谈会计划,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以党支部为基础组织部分第四学习小组成员开展2023年第一次学习活动。
委员们实地视察了安宁市安宁中学太平学校、昆明师大附中呈贡学校(市属)、昆明市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了解“规范‘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情况。座谈中委员们集体学习了中共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听取市教体局介绍我市在“规范‘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座谈会上,委员们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和“六个春城”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我市“规范‘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情况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认为,自2022年3月我市实施“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以来,整治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公参民”学校转公后在招生政策调整,保持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教师编制、待遇与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完善。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关系到国家教育体系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为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避免无序、不公平竞争,委员们建议:努力保持办学特色,确保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群众。政府必须承担起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的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维持原学校所具备的办学特色;坚持同工同酬,做好教师安置、福利保障的衔接和管理。身份和待遇问题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人事和教育部门应认真研究并出台聘用期限、福利待遇等相应政策,最大限度保障教师待遇等合法权益;政策适度倾斜,稳妥做好教师招聘入编工作。
充分考虑“公参民”学校转制后,教师的成长历史和当下处境,人性化解决编制问题,在内部运行与管理机制方面可灵活创新;科学制定招生政策,避免短期内招生模式发生巨变。真正做到“一校一策”,避免由于转制带来招生政策、招生模式的剧烈调整。在进行新学区划分时,科学评估不同学区划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避免产生教育机会排斥问题或划分纠纷风险。严格遵循“公民同招”“摇号入学”等政策,以均衡生源质量,避免“择校热”。
供稿:裴丽
审核: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