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云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在云南大理州联合举办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擂台比武”,由昆明市委组织部选送的晋宁区鲁黑村“鲁黑之家”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在本次“擂台比武”中喜获全省一等奖。
据悉,此次“擂台比武”,设16个展台,全省16个地州市各选送1个2019年以来实施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参加比武,以“图文展示+现场解说+产品展览”等方式,重点介绍项目发展思路、资金投入、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分配机制、收益成效等,并通过展台进行展览推介。
经过现场评比,最终由昆明市委组织部选送的晋宁区鲁黑村“鲁黑之家”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得到一致好评,评为一等奖。
昆明市晋宁区鲁黑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模式
鲁黑村位于晋宁区二街镇,占地17.5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有276户1114人;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83名。近年来,鲁黑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驱动,打造集餐饮、娱乐、住宿、农产品展销、文化产品展示等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体,极大的提高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度,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成功走出一条项目驱动、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零”突破到2021年的16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0.8万元倍增到2021年的1.9万元,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留住了最美乡愁。
第一,汇聚发展合力,工作干起来。聚焦高位统筹、部门联动、资金、土地要素保障和群众参与,汇聚合力抓推进。一是真帮真扶聚合力。由区乡两级文旅、住建、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联系指导鲁黑村,从制定规划、争取资金、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推动鲁黑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推进中,形成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分步推进。建立周周报、月调度和问题交办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二是真抓实干促担当。坚持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区委书记挂帅一线抓推动,4次调研鲁黑村工作并到项目实施现场盯进度;乡镇党委书记一线坐阵指挥,具体负责统筹和工作协调;村党组织书记抓党支部规范,宣传教育党员队伍,做足群众工作,凝聚群众思想。三是真金白银强投入。围绕鲁黑之家项目和村庄规划,项目组牵头专家论证和逐级调研,争取到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验试点项目、提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粪污收集工程等20余项配套工程和项目,用50万小投入撬动3098.55万元大投资。其中,区级财政配套890万元,并调整安排用地指标135亩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四是真心实意聚民心。创新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三包保”制度,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先后拆除老旧危房16间、残垣断壁29处,为美丽乡村建设腾留空间。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参与入股,筹集股金42万元。每年人均分红1100元,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第二,转化发展动能,机制立起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工作举措,提升运维能力为转化提供机制引领和人才保障。一是股权量化增势能。探索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制度,结合土地确权工作,把项目所涉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量化,发放股权证276个,有效保障群众利益。二是双向管理激动能。按村“两委”副职待遇创新设置村“两委”办主任和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岗位,实打实回引农村优秀人才。创新组建乡村CEO+村“两委”办主任+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团队,融入村级经济运营,吸纳本土人才5名,孵化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1个。建立“党组织书记+乡村CEO”双带头人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企业负责运营,村集体、集体经济成员、运营公司分别占股20%、40%、40%,按股份进行分红。通过科学运维,“鲁黑之家”项目每年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27万元。三是精准分配提效能。严把四议两公开程序,把集体经济收入部分进行分类细化,合理、透明、公开资金使用。其中:收益的22%用于现金分红及提供群众服务、8%用于乡村CEO待遇,剩余70%全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项目的服务功效。
第三,打通融合通道,产业兴起来。聚焦项目引领,突出特色优势,在村容上保持夯土风貌,生态上实现转化变现,发展上破零倍增,文化上留住乡韵乡愁。一是打通农旅融合渠道。“立足鲁黑之家—夯土民居”项目,辐射带动22个夯土民宿建设,打造17km健康步道,提升景观,实现农旅融合。全村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与高校联建,培育研学品牌,开展53次实践教学和研学,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二是引领农林互济发展。开发“包山拾菌”项目,发包林地5784亩,增加村集体经济81万元。流转土地135亩,由村级负责运营,建成蓝莓、苹果、樱桃迷宫,带动增加村集体经济26万元,并将价值链延伸至一年四季。三是延伸农文产业链条。深度挖掘鲁黑文化,培育推出秘境精灵“阿鲁”、“阿黑”文创品牌,开发60余种文创产品,丰富集体经济收入11.2万元,引导培育文创咖啡、文创火塘等鲁黑特色文创,讲好鲁黑故事。
第四,突出共享共治,日子旺起来。聚焦方向上抱团发展,村组联合、村村联建,实现协同共富。一是村组联合,抱团发展。充分利用下辖4个小组的资源优势,精准拓宽发展渠道。采取村组联合的方式争取实施省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手工咸菜坊”,深度挖掘鲁黑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探索沉浸式咸菜制作,补齐旅游体验式短板,丰富集体经济壮大模式。整合三个小组闲置土地,开发“外婆家的菜园子”品牌,种植绿色蔬菜,引导村民自办农家乐6户,增加村民收入,让游客到鲁黑沉浸体验从采摘到舌尖的全过程。二是村村联建,协同共富。率先提出“四村联动、全镇互动”理念,依托鲁黑村项目引领带动的发展优势,打造响水村油菜花节、老高村红花油茶节和肖家营村红色旅游,形成“四点两线”旅游观光路线,丰富文旅内容。通过4个村党建联建、产业联合、资源互补,发展“共富联盟”,增强辐射效应。三是生态联塑,环境共护。坚持并带动沿线村组打造“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周边村组林地纳入鲁黑产业经济链,共同开发包山拾菌项目,共同开展植树造林,进一步保护森林植被,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农旅品牌享“增值”。
供稿:传佳音
审核:权 禹
(昆明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