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述,为新阶段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思想指引。东川区碧谷街道箐口村致力于守护好、治理好、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自然资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以绿色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 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
一是加大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治理废弃农药包装瓶(袋)乱扔乱堆现象定点堆放,村集中统一进行无害处理;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二是强化耕地和种质资源保护。划定箐口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471.75亩,实施耕地红线保护。三是强化生态保护的有效举措。箐口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和奖惩机制,村内道路上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的标语,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小屋”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
二、 践行“两山”理念,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12个乡村旅游公厕,完成104户农户户厕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100%;二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村开展“五堆”整治,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3吨、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58处、残垣断壁36处;三是全面治理农村垃圾。实现了农村垃圾全域收集和清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6%以上;四是全面治理农村污水。实现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三、 践行“两山”理念,力促成果转化
一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森林生态和文化底蕴,借助“古建筑保护名录”“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传统村落”“省级示范村”“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县级美丽乡村”等荣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建成道教文化—紫霞宫、送子观音殿、老子骑牛3个景点,旅游观景平台3个、30公里游步道、景区30公里给水管道、滑翔伞基地1个、滑索建设3000米,森林氧吧游步道2条30公里、农家乐3个、“红土园”和“浪漫花海”乡村旅游观光园。二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箐口村坚定不移走乡村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路子,实现农旅、文旅、商旅融合发展,被列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2021年完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游客接待服务中心1个、旅游停车场3个、旅游公厕3个、旅游专线道路路面硬化10公里、二组流转土地180亩新建“红土园”、三组流转土地200亩新建“百草园”等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三是引进人才促产业发展。聘请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顾问3名,聘请“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6名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并于2021年3月在箐口村设立了西南林业大学徐永艳博士工作站,破解制约箐口村项目发展、产业发展难题,实现用科技领航产业新发展。
四、 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创新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依托箐口村特色农业、自然资源为核心点,融合山地生态景观,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东川康旅休闲后花园。二是保护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保护好耕地、森林、好山好水、天然氧吧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立足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巩固中药材、食用菌、车厘子、红豆杉主导产业,努力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箐口村乡村振兴时机已经具备,条件趋向成熟,各项工作蓄势待发。只要我们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供稿:向茂斌
审核:雷垠涓
(昆明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