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昆明市委老干部局将“倾听老干部心声、体察老干部心情、满足老干部心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开展“我为老同志办实事”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增强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
精准落实待遇政策,提升老干部获得感。
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政策文件规定,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部门,落实和解决了1257名离休干部生活补助提高标准、49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享受相应医疗待遇或报销比例偏低等问题。坚持开展困难离退休干部及遗属“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2021年春节、“七一”、老年节共计走访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560人,发放特困帮扶经费30万元。受疫情影响,电话问候13名外省易地安置离休干部,为每名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增加1000元医疗补助,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上。深化“六必访”长效机制,开展重大节日、生病住院、特殊困难、家庭变故、寿终离世、高寿生日等“六必访”亲情服务,2021年市级共走访离退休干部5000余人次。
精准解决生活难题,提升老干部幸福感。
定期开展“大下访”活动,市委老干部局班子领导带头深入离退休干部中听取意见建议,针对市级老领导集中居住的巡津新村18号院、北京路528号院没有电梯,高龄离退休干部们上下楼困难,安全隐患大,甚至有部分离退休干部长年住在医院,有家回不去的情况,市委老干部局不断争取协调,为“两院”加装7部电梯,让老干部们住上了“电梯房”。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为“两院”完善监控设施设备、修缮太阳能,进行电表分表到户改造,积极协调街道社区为“两院”增植花草苗木,加强绿化养护,院内环境焕然一新。如今,实现“上下楼自由”的离退休老干部们惬意地在花草缤纷、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院子里散步闲聊,沉寂已久的院子重新恢复了热闹。老干部们由衷地为老干部局做的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大实事大好事点赞。
精准满足文化养老需求,提升老干部归属感。
随着广大离退休干部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成为老干部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昆明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市教体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积极布局老年教育网络,形成了以昆明老年大学为龙头,县(市)区老年大学为支撑点,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大学为骨干,村级办学点为基础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遍地开花的104所社区老年学校精准释放文化养老红利,城市和乡村的“家门口老年大学”触手可及,有效解决了老同志求知求学难题。在办好线下教学活动阵地的同时,昆明市持续推进线上老年学校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利用腾讯课堂、人人讲、钉钉直播等媒体软件进行直播教学,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课堂”,推送100余门课程,3000余集教学视频,并依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资源提供10万集免费学习课程,让广大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教育活动资源。针对市直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及时将干休所转型发展为昆明市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目前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中心将以“菜单式”服务 “点单式”订制,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以及专家教授专题讲座、特色精品公共课、视频微党课、红色电影和红色歌曲等学习教育资源,努力构筑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永葆政治本色的“红色家园”。
精准发挥正能量作用,提升老干部成就感。
广大离退休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继续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愿望依然强烈。昆明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银发人才”资源再开发的新思路新举措,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载体。制定出台《“春城银发人才二次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建立“春城银霞人才库”,征集银霞志愿者1000余人,按照年龄结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的异同与互补,分为“银潮之声”“银秀芳华”“银发先锋”三大类和宣讲组、帮教组、文体组、诗书画摄影组、党建组、科技组、医教组、法律组、综合组等九个组,银霞志愿者们广泛参与到基层党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为加快推动昆明市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加油鼓劲。党史学习教育中,“春城银霞·宣讲团”深入县区、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采取现身说法、“乡音”讲解、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主题宣讲活动500余讲,听众近40000人次。
供稿:晏廷花
审核:张 宏
(昆明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