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史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在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的领导下,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总支立足自身职责,围绕“为企业和群众办好登记这一件事”为目标,以“昆登记·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以不动产登记“五心四不让服务”为任务,查找服务短板,倾听群众意见,体验办事环节和流程,进一步创新升级和优化服务举措,把贴心、诚心、真心、细心、专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一门、一网、一窗”高效办,打造让群众满意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模范窗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窗办”再优化
深入推进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体制改革创新,通过系统集成、信息共享集成、人员集成的方式,整合交易、税收、登记三部门人员进驻不动产登记窗口,组建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综合受理窗口,将交易、税收、登记三个部门、三个事项变成一件事,推行交易、税收、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事群众群众只进一个窗口、交一套资料,不挪凳子一个窗口即可办结交易、缴税和登记所有事项,证书可选择免费邮寄到家,最大限度地把原需跑三、四个部门才能办完的事项减少为1个办事环节,优化了办理流程,精简了要件资料,压缩了办理时限,全过程仅“一套资料、一窗交件、一次受理、当日办结”,最大限度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真正实现登记财产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就近办”再提升
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主城区开通12个办证点,同城通办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后的个人转移登记业务,以及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二手房转移等不动产登记业务,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窗口受理后,不动产登记中心承诺当日办结,办事企业和群众可不受地域限制,可就近就便自愿选择申报登记办证点,降低了办证的时间成本,减少了群众跑路的距离。推行不动产登记就近同城通办后,办事企业和群众可不受地域限制,就近就便选择申报登记办证点,降低了办证的时间成本;减少企业和群众等候时间,承诺对纳入同城通办的登记业务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即群众当日提出申请,登记机构受理后,当日即可领取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效能的提升,将为后继企业和群众抵押融资、加速资金融通,以及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上办”再升级
开通并启用“昆明不动产”微信公众号和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网站,实现主城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进度查询、不动产证书验真、在线缴费、在线公示公告发布、网上登记预约等功能的基础上,推进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现已初步实现主城区预告登记、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上线办理工作,“电子证照”相关工作正在测试,待测试完成后正式上线运行。建立与银行抵押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抵押登记窗口前置银行,实现银行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双向、实时信息交流,不动产登记中心全流程不见面即可办结抵押登记业务。以往“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群众来回跑”变为“部门协同办”,实现群众在不动产登记机构“零跑腿”。
“合并办”再提质
办事群众申报登记时,对需办理预告登记和抵押权预告登记的、预告登记转房屋所有权登记及抵押权预告登记转抵押权首次登记的、新建商品房房首次登记及转移登记的、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及抵押权首次登记的,以及存量房转移登记及抵押登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提供“合并办”服务。即通过“合并办”服务,将原来的两个办理流程精简为一个流程,原需提供多套资料精简为一套资料,如将原来转移登记加抵押登记的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办结,两个或三个业务只跑一次,大大提质增效,实现了一窗受理、一体化签约、一站式完成多项服务,与原登记模式相比,简化了登记流程,精简了办理环节,给办事群众更高效的服务体验。如原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为两项不同类型及环节的登记业务,需在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后,再由抵押人(买方)及抵押权人(银行)申请办理不动产权抵押登记,前后需跑二次。现“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一并受理”服务开通后,将原来的转移、抵押两项不同环节的登记业务合并为一个,由买方、卖方、抵押权人(银行)三方一并申请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一次办理不动产权证和不动产登记证明,二手房交易后购房群众申请办理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只需跑一次,减少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的轮候环节,大大提高群众贷款购房时办理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事宜的便捷度。
“自行办”再创新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推行开发企业首次登记后购房人可自行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开发企业在申请办理新建商品房项目首次登记时须向登记机构提交授权转移登记的材料,推动开发企业履行办证义务,避免购房群众被强制代理,以及开发商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后购房人无法办证等问题。为了让购房群众及时了解或掌握所购商品房项目是否可以自行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中心继续加大了项目信息公示公开的力度,对已完成首次登记的新建商品房项目形成常态化的定期公示制度,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截止2021年4月,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向社会公开了七个批次共约551个购房人可自行申报转移登记新建设商品房项目,惠及购房群众约45万户。同时,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工作,在项目完成规划核实及竣工验收备案后,不动产登记中心即可在最短时间内受理和办结登记,于交房当日向购房人交付不动产权证书。
“集中办”再改革
进一步规范昆明市主城区查解封登记工作,提质增效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防范和化解登记风险,自2021年3月1日起,昆明市主城区即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以及高新、度假、经开区范围内涉及的房屋、土地不动产查解封登记工作,统一调整至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处集中办理。
“专窗办”再细化
为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主城区设立6个企业专窗,申请人双方或其中一方为实体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均纳入企业专窗服务范畴。推行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绿色通道”当日限时办结制,办事企业无需在综合窗口排队等待,实现了就近办理、即到即办。企业专窗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建立服务定期回访制度,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电话回访、座谈等方式不定期听取服务对象及办理企业意见,并听取申请不动产登记的需求,切实把不动产登记各项便民利企改革措施落实落细。严格落实小微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收费优惠减免政策,自2021年3月22日起实施小微企业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告知承诺制,企业做出书面承诺后,不动产登记机构即免收相应的不动产登记费,不再要求企业另行提供属于小微企业的证明材料。个体工商户凭工商营业执照直接免收不动产登记费,无需承诺。
“上门办”再加强
中心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与业务工作同步实施,深入开展了“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支部强堡垒、党员争先锋 窗口夺红旗”活动,在导询窗口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站、文明实践站,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激励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先锋模范和先进服务个人,打造让群众满意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模范窗口。对到窗口办事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主动开通服务“绿色通道”,采取党员全程陪同引导特事特办的方式做好服务;对不能到窗口的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按需求和预约时间,派出党员志愿服务队,上门或到病床前为特殊群体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通过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将硬性的制度与人性化服务融合,切实解决办事群众的难处,致力于把不动产做成“有温度的服务”。
“化解问题”再推进
在管控和落实好新增房产项目便民利企登记服务措施,避免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发生的同时,为解决多年来购房群众购房后一直未办理登记的问题,维护好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与市级相关部门联合组建了化解不动产登记领域社会矛盾纠纷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梳理排查工作,细化和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措施,本着实事求是、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动属地政府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加大全市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全力解决群众需求最迫切、维护群众利益最现实的财产权益问题,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微笑服务”再启航
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服务意识、为民情怀,立足岗位实际,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的美誉度,增强工作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全力打造“微笑服务、用心服务”的不动产登记优质服务窗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2021年5月起正式启动“微笑服务季”活动,活动主要围绕“首问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只跑一次服务、流动导办服务等,办事群众和企业在办证点申办业务时,可对提供上述服务的交易、税收、登记和档案查询等驻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评价,或通过回访群众和企业了解服务情况,或通过综合评比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每月对窗口驻点单位评选出“微笑之星”,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将在总结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把“微笑服务季”活动在主城区各办证点进行推广。通过不动产人的微笑服务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提升服务质量带来的办事体验改善。通过“微笑之星”、“服务之星”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所有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
接下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把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不动产便民利企服务质量和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登记需求,维护好人民群众产权权益,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撰稿人:马卫祥
核稿人:梁源原、秦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