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关于2021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2-05 文章来源:昆明市机关党建网
字号:[ ]

各县(市)区文明办、各开发(度假)园区党工委工作部(文明办),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根据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有关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有关安排,现就我市2021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宣传、引导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不断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大力营造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进步的浓厚氛围,着力弘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敦亲睦邻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增进爱岗奉献、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内容

(一)春节、元宵节,突出迎新春、送温暖的主题。以道德模范、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众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关爱帮扶送温暖活动。要特别关注务工父母就地过年的留守儿童,引导鼓励务工父母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线上见面谈心”、共读一本书、除夕连线送祝福、分享新春随手拍作品等家庭互动活动,加强情感交流,切实做到“人在外,爱回家”;要统筹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让他们过一个充实、温暖的传统佳节。春节前后,倡导开展健康向上的网上网下节日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期间文化生活。

(二)清明节,突出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主题。坚持网上活动与网下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文明网等专门网站上,组织广大群众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讲述故事,引导市民群众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举办诗歌诵读比赛、征文比赛,观看专题片,组织慰问帮扶退伍军人和烈士家属,就近就便以低碳绿色方式纪念先烈、追忆先贤,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

(三)端午节,突出爱国、报国的主题。组织召开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经典诵读、主题讲座、音乐会等活动,营造节前和节日的浓厚氛围,组织市民群众参加包粽子、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学习屈原高洁的品性、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七夕节,突出家庭和睦、爱情忠贞、夫妻平等主题。开展“幸福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举办歌舞晚会、情歌会、青年交友会、集体婚礼、庆祝结婚周年等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并组织单位单身青年参加各类交流相亲活动。开展“树立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倡议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新型婚恋观,鼓励婚仪从简,杜绝铺张浪费。

(五)中秋节,突出团圆、和谐的主题。深入挖掘中秋节的浓厚文化内涵,努力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环境,组织开展专场诗会、书法、绘画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亲身体验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人人思团圆的氛围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六)重阳节,突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孝老的主题。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节日慰问、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孝老敬老活动,弘扬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美德,激发市民群众对长辈的尊敬、对老人的关爱,培育感恩孝敬的伦理道德观念。

三、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活动紧密结合,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各县(市)区文明办负责通知辖区内各级文明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级文明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作,紧扣细化主题,制定具体方案,细化活动项目,强化得力举措,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确保工作实效。

(二)常态防控,毫不松懈。在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警惕,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健康安全为底线,统筹网上网下节日文化活动,确保全市人民节日期间平安幸福、欢乐祥和。

(三)创新形式,务求实效。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开展系列互动活动,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与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开展活动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开展节日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等行动,营造节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助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市级新闻媒体、网站要开辟“我们的节日”专题专栏和专门网页,积极落实公益广告任务。要以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讨论互动等形式及时报道各地开展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宣传栏、文化长廊(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传统文化,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活动环境。

(五)及时总结,报送资料。各县(市)区在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基层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提高活动水平,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活动结束一周内,将开展情况小结(500字左右)、图片(现场图片3张、电视截屏1张、样报图片1张、网络截图1张)、录像等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报送到市文明办电子邮箱:kmwmb65934752@126.com。

承办市级主场活动的县(区),活动主题统一为“昆明市2021年· 我们的节日·××节主题活动”,主办单位统一为“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明办”,举办时间在节日前后一周以内,市级主场活动若因疫情等原因取消另行通知。

附件:承办市级活动主会场安排表

                   

昆明市文明办

2021年1月29日

附件:

2021承办市级活动主会场安排表

序号

节日名称

市级主会场承办县区

1

春 节

西山

2

元宵节

晋宁

3

清明节

西山

4

端午节

五华

5

七夕节

盘龙

6

中秋节

呈贡

7

重阳节

官渡


Copyright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4号

单位名称: 中共昆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电话:(0871)63138891、63135586 邮编:650506

备案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技术支持制作: 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