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机关党建

坚持党建引领 加强联络联谊 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侨界力量

发布时间:2020-04-17 文章来源:昆明市机关党建网
字号:[ ]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在新时代全国战略布局下确定了新坐标、新定位,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云岭大地考察工作,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五年两赴云南,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无限关心,对边疆人民的深情牵挂,对云南发展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对昆明的明确要求,也赋予了侨联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团结凝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侨联组织最重要的工作职责。

近年来,市侨联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密切联系侨界群众,坚持“国内海外工作并重、老侨新侨工作并重”和“拓展海外工作、拓展新侨工作”,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推进改革,全面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围绕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依法维护侨益,不断增强侨界群众的幸福感,着力拓展海外联谊,不断扩大朋友圈和团结面,着力深化参政议政,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着力弘扬中华文化,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着力参与社会建设,汇聚侨心大爱助力扶贫帮困,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进步。 

然而,随着世情、国情、侨情变化,市侨联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作与党的要求、侨胞的期待还有差距。比如,对新时代给侨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还要进一步加深,侨联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有待加强;抓侨界群众思想政治引领的力度和覆盖面不够,海外联谊的载体、手段也比较单一;侨联基层建设尤其是新侨群体的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侨联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牢思想基础,广泛凝聚共识,全面加强侨联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立足“联”字,加强联络联谊,广泛团结、联系和服务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凝聚侨心、汇集侨智、维护侨益、发挥侨力,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侨界力量。

一、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

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夯实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画好侨界团结最大同心圆。依托党建工作阵地,广泛开展学习、宣讲、培训、研讨等活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侨界群众在灵魂深处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宣传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引导侨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信心,立足本职,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二、 加强侨联党的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建设是侨联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侨联党的建设,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侨联工作的政治属性,自觉把政治建设融入侨联事业发展各方面。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党员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二是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引导党员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侨联组织建设。贯彻落实群团改革强“三性”、去“四化”要求,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增强侨联的组织力和影响力。一是狠抓机关基础建设。加强能力建设,优化职能,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和规则管人管事;加强信息和数据建设,增强官网、微信等网络平台吸引力;增强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使侨联工作更专业、规范、扎实、有效。二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健全我市基层侨联组织;依托社区、楼宇、协会等,推进“侨胞之家”建设;立足实际,探索创新侨联组织模式、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侨在哪里,侨联工作就做到哪里;侨有什么需求,侨联就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织密工作网络。树立大侨务的理念,织好内外“两张网”,构建侨联系统内部相互支持、整体推进的组织网络,构建与外部相关群团组织、职能部门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组织纪律,锻造优良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增强侨联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是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打通“中梗阻”、提振“精气神”;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从严落实“五个必须”和“八个坚决肃清”要求,从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做好为侨服务。转变作风,提高为侨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发挥好侨联法顾委作用,做好涉侨涉诉案件协调处理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侨胞参与社会治理;健全困难归侨侨眷帮扶机制,深入实施助侨惠侨行动,为侨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三、 加强联络联谊,扩大侨联朋友圈

牢牢把握民间性、群众性特点,加强与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联络联谊,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一是探索联络联谊新的项目和机制。参与我市相关平台和机制,争取工作支持;加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联动,建好工作渠道,广泛开展、参与各类活动;加强侨情调研,逐步建立侨情基础数据库。二是拓展联络联谊工作范围。注重新侨联络工作,及时掌握、联络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作为的新归侨和归国留学人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领域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才俊;注重侨界代表人士联谊工作,把有一定社会声望和经济实力、学术上有造诣、专业上有成就、政治上有地位的代表人士或社团领袖,作为联谊交友的重点。三是丰富联络联谊平台载体。采用“抓活动、促联络、聚人气”的群众工作方法,通过组织侨界人士参加我市招商会、推介会、艺术交流、文化展演、体育赛事活动,推荐侨界代表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侨联委员和顾问等方式,实现请进来、走出去,拓展侨务资源。

四、 发挥侨联优势,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围绕全市中心大局工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最大限度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中蕴藏的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路举措,为新侨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发挥侨商会、侨联委员作用,促进经贸交流合作,以侨联侨、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文化交流,承接好“寻根之旅”、“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加强海外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民心相通,讲好昆明故事,不断提升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构建参政议政工作格局,畅通表达渠道,倾听和收集侨界群众呼声;加强对人大归侨代表、政协侨联界委员的联系和服务;代表侨界发声,就社会发展和侨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四是参与脱贫攻坚,发动侨界力量,做好扶贫点帮扶工作,帮助发展产业和增加农户就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Copyright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4号

单位名称: 中共昆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电话:(0871)63138891、63135586 邮编:650506

备案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技术支持制作: 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