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系列可推广运用的“六个百家”为民服务解难题、“小果子大产业”谱写彝乡大地美好希望、“四亮一评”抓实党组织建设、“两个关注”提升服务困境妇女儿童水平、消费扶贫让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等鲜活经验。
“六个百家”为民服务解难题
禄劝创新开展“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的“六个百家”活动,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 主要做法。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组建脱贫攻坚工作指导组、督导组,组织干部职工,采取“望闻问切”,对接群众需求,围绕重点,落实措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户到人。吃百家饭,做群众的“知情人”。因村、因地、因人把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选派关”,确保沉下去、待得住、干得好,夯实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力量。结百家情,做群众的“解难人”。找准产业增收项目、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教育扶贫巩固战、构建健康扶贫体系网、严格执行生态补偿政策、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切实把扶贫要求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里面、每一户贫困户家门口、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解百家难,做群众的“贴心人”。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统筹扶贫资金使用,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优化、生态补偿、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保障、健康扶贫保障等方面水平。励百家志,做群众的“引路人”。针对部分贫苦户存在“懒、散、慢、等、靠、要”的问题,在“六个百家”活动中,通过精准“扶志”“扶智”“扶技”,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素质能力,提升脱贫致富“造血”能力。圆百家梦,做群众的“暖心人”。始终坚持“六个百家”活动常态化,着眼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以惠及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好地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二、 实际成效。成立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219个,带动189个重点合作社实体化、规范化运营;投入3200万元教育扶贫资金,形成1601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全覆盖;设立大病、慢性病专项基金各1000万元,对患25种慢性病的患者实行门诊医疗救助;对接群众意愿、劳动力市场、帮扶企业,培建档立卡贫困户49491人次,实现新增建档立卡户人口转移就业29435人次,增加就业收入9.96亿元;开发设置乡村公共服务岗5304个,安置5131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每个上岗建档立卡户家庭每年新增收入不少于6000元。
三、 精髓要义。通过进百家、走百家、串百家,访民情、查民意、解民忧的方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深刻诠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深入基层一线、群众一线、贫困一线,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加坚定人民立场,不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和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小果子大产业”谱写彝乡大地美好希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林县西街口镇路花村坚持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以“小果子大产业”书写乡村振兴特色篇章,把美好希望播撒在彝乡大地上,实现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 主要做法。聚焦“多元多样”,以特色农业带动富民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1+2+N”工程,以路花片区为中心的人参果主导产业,以芭茅片区为代表的烤烟、大蒜特色产业,其他产业适度规模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路花村以人参果产业为核心,建成分拣中心2个;成立专业合作社6家,带动全村160余户农户栽种人参果,共同增收致富。聚焦“精准到位”,以共建共享带动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良种化规模化”工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果。聚焦“强基固本”,以全面整顿带动组织提升。为扭转村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带头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路花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狠下“绣花”功夫。遵循“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原则,落实“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要求,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定期报到、党员联系包户制度,全村14名党员主动认领岗位,每月15日主动到支部报到为民办实事,村党支部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每季度党员积分制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感召力。聚焦“生态宜居”,以规划建设带动美丽乡村。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筹资修缮村内老旧教学楼作为村小组活动场所,将原有老礼堂修缮成为村史馆,建成昆明市五星级规范化党支部。围绕“清、拆、治、绿”四项重点工作,完成村内污水塘整治,改造老旧房屋20余户,硬化芭茅与陆良连接道路、路花村内道路共计8公里,扩宽2条乡村公路;每月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日”活动,党员带头动员群众全员参与,扮靓人居环境。聚焦“乡风文明”,以村庄整治带动乡村振兴。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依托乡村振兴讲习所、农民夜校等阵地,利用农闲时节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文艺演出,组织对优秀党员、先进脱贫户、卫生先进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进行评选表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培育良好乡风家风。
二、 实际成效。小果子大产业谱写彝乡大地美好希望,全村农户种植人参果6000亩以上,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以上,13户贫困户(32人)全面脱贫。村庄建设秩序井然,村内条条硬化道路干净通达,群众住房安全美观、通透敞亮,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主自治水平大幅提升。
三、 精髓要义。强基固本,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产业提升发展为基础,以农业合作社为龙头,秉持多元开放、核心主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西字号人参果“绿色食品牌”,努力开创路花村特色农业农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四亮一评”抓实党组织建设
寻甸县针对部分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等问题,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主体活动暨亮身份、亮积分、亮岗位、亮承诺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不断抓实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 主要做法。一是亮“身份”,牢记“我是组织的人”。所有党员佩戴党员标志徽章,党员干部设置便民卡,工作日佩戴党徽、工作牌。单位、村(社区)集中点设立党员公示栏,公开党员姓名、相片、职责、承诺事项、积分情况等。在农村和社区悬挂“党员家庭户”“党员示范户”,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窗口”,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制作党员证,实行统一编号管理,全面记录党员信息、党员参加活动、组织关系结转、学习和交纳党费等情况。二是严“党事”,牢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推进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抓实党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三会一课”计划模板,编印党组织“三会一课”全程纪实本。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指导科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情况登记制度,继续推行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党费日等制度。制定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准则,对全县共产党员的言行提出5条标准,作出40条具体规定。建立不作为告诫制,对存在12种行为之一的党员,视情节确定谈话告诫或书面告诫,正确引导,帮助限期改正。三是做“实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定诺-审诺-示诺-践诺-评诺”的主线,机关党员到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开展为群众认领“微心愿”主题践诺活动。在村(社区)推行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和承诺践诺制度,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帮扶”主题活动。深化“双联系一共建”,开展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双联共建”工作,县级领导带队,科级领导、机关干部进村包村联户,驻村队员真蹲实驻,教师、学生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面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二、 实际成效。“四亮一评”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亮清岗位职责,拓展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开展流动式、代办式和上门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增强机关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农村党员在“带富、领富、帮富”方面的先锋作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 精髓要义。“四亮一评”活动倒逼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两个关注”提升服务困境妇女儿童水平
在主题教育中,市妇联以调研为契机,倾听基层妇女群众心声,抓好“两个关注”,提升服务困境妇女儿童水平。
一、 主要做法。市妇联党组班子边学习边调研边对照,在调研中深化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中寻找办法和措施。查找出“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办法不多”“对弱势妇女群体关爱关注不够”等问题后,立行立改,通过“关注民生,争取项目脱贫”“关注源头,落实教育扶贫”等措施解决贫困妇女儿童烦心事揪心事。
二、 实际成效。申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100万,为晋宁区双河彝族乡双河村委会的35户妇女家庭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和科技信息服务帮助,扶持项目户妇女家庭发展荷兰豆、青花蔬菜种植等340亩,示范带动周边妇女共同发展。争取沪滇对口家政劳务协作项目,由上海专业师资送教上门,对东川区150名贫困妇女开展“母婴护理”专项技能培训及就业指导。争取“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项目,为贫困儿童和爱心妈妈送去温暖。实施全国、省级“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项目,为贫困妇女送去关爱与健康。向全国妇联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41万元,救助贫困患病妇女41人;向省妇联争取“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项目,获得项目救助经费26.64万元,救助全市农村贫困患病妇女80 人。实施“春蕾计划”,面向全市贫困家庭,拨付234.7万元专项资金,资助1000名贫困家庭女童就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发动全市专兼职妇联干部11814人,排查了1126所学校,重点走访了75384户家庭,召开动员部署、调研座谈会791场次,认真开展摸排、劝返工作,累计劝返175名学生返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获市委连元书记等领导肯定,推动形成“控辍保学闭环管理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等两个长效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三、 精髓要义。发挥妇联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优势,注意倾听所联系妇女群众呼声,及时了解她们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所思、所忧、所盼、所需,发现她们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有针对性地给予回应,做她们的贴心“娘家人”。结合妇联干部自身工作特点,依托所在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依法依规、力所能及帮助所联系妇女群众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和困难,办一些好事实事。
消费扶贫让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
昆明市整合社会帮扶力量,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滞销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强了群众脱贫之后持续增收的后劲。
一、 主要做法。制定《昆明市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整合社会帮扶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消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农村、走进市场。开展多形式的贫困地区产品及服务供销对接工作,收集整理贫困地区421个村委会(合作社)产品及服务信息名录,组织24家带贫益贫成效突出的帮扶企业(合作社)开展消费扶贫迎中秋公益展销;组织15家帮扶企业(合作社)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国家扶贫日,组织23家帮扶企业(合作社)参加由昆明市与上海市普陀区联合举办的昆明市农特产品赴沪展销推介活动,组织12家帮扶企业(合作社)参加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海光大商洽会;推荐23家企业加入上海“百县百品”活动,东川区的茶花鸡、禄劝县的西柚入选第一轮“百县百品”名单;组织60余个企业(合作社),带着上百种扶贫农特产品到上海,参加4场不同类型的展销活动。
二、 实际成效。上海展销会实现销售收入105.98万元,农副产品深受广大上海市民欢迎。禄劝普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回韵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昆明矿谣铜工艺品销售有限公司、富民丰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与上海本地企业共达成意向订单117.3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定点采购等方式,促成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单位帮助3个贫困摘帽县销售、采购农副产品累计538万元。
三、 精髓要义。宣传了昆明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为我市农特产品走进上海、走向全国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帮扶联合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巩固脱贫成果、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增强建档立卡户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