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系列可推广运用的党建引领“春融同心•新能量”品牌建设 构建昆明社会化大统战格局、把支部建在庭上 把党小组建在团队上 激活党建工作“末梢神经”、商务用心“搭平台” 市民安心“用家政”、公益诉讼显实效 为民服务解难题、大数据催生昆明经济发展新动能等鲜活经验。
党建引领“春融同心•新能量”品牌建设
构建昆明社会化大统战格局
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积极探索创新、拓展平台载体、构建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党建引领“春融同心•新能量”品牌建设,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卓有成效。
一、 主要做法。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与市委组织部联发《关于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通知》,依靠各级党组织,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融入机制、融入活动、融入教育、融入阵地、融入考核,形成“党建+统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自组织)”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出台《昆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地区、到单位、到责任人,构建社会化大统战工作格局。三是统筹谋划推进。出台《昆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工作方案(2019-2021)》,全面推进实施“12345”行动计划(即:一个目标:以“全省作示范、全国创特色”为创建工作目标;两个机制:坚持“党建+统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自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理念,建立部门联动和社会化组织动员两个工作机制;三级组织:完善“市+县(市)区+基地(站、点)”的三级组织体系建设;四大重点:围绕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创业创新、舆论引导四大重点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五项任务:着力抓好织密一张网、凝聚一支队伍、搭建一批平台、创建一批基地(站点)、打造一个品牌的“五个一”工作任务)。四是精准对标施策。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纳入各级统战工作“六支队伍”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以园区、街道、社区、楼宇等为载体,形成“创新推广城+创新示范区(市)+实践创新基地+创新示范点”的工作布局。运用网络化工作方法,开发建设移动手机+PC互通的“春城新能量——昆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上联谊会”,以灵活的网络社交,打造全新网上联谊交友的“朋友圈”。
二、 实际成效。全市已建立涵盖2690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据库,成立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上联谊会和4个专业联合会,授牌命名市级示范站点228个,开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微信公众号6个,建立“同心e+”网上社群,在市政协设立新的社会阶层界别,15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昆明市党建引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得到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昆明经验”在全省推广,昆明市被中央统战部确定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城市,官渡区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示范基地、呈贡区“同心•云上云”被中央统战部确定为2019年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重点项目。
三、 精髓要义。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精准施策,以市级专联会、区级专委会、行业专联会、街道级联谊会及“示范基地+工作站+联络点”为抓手,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服务意识强、有号召力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动员起来,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在“聚力引才、交流学习、双创服务、教育培训、社会服务、议政建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凝聚新力量、作出新贡献。
把支部建在庭上 把党小组建在团队上
激活党建工作“末梢神经”
在主题教育中,官渡区法院围绕“党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执行团队、工作组上”,激活党建工作“末梢神经”,解决党建和审判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法院工作上台阶。
一、 主要做法。在执行局党支部、立案速裁庭党支部、关上金马环城法庭党支部、官渡板桥法庭党支部以“党小组+团队”相结合的方式成立13个党小组。一是派出法庭支部建立“一庭三所一处”(派出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公证处)诉调联动机制,围绕辖区内的案件,保持信息共享,强化联动协作,切实发挥法院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二是立案庭支部完善热心、耐心、公心、尽心、诚心、爱心等“六心工作法”,优化司法软环境。三是环金关支部在家事审判领域实现“六个首创”,促进“四个提升”,“巾帼法庭”三获国家级表彰,走在了全国法院系统家事审判改革的前列。四是审管办行政庭支部紧密结合主题教育根本任务和总体要求,把党建责任层层传导到工作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 实际成效。把“党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执行团队、工作组上”的做法,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审判工作中的引领、带动、监督作用,加强了部门、党员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为法院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官渡法院被最高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法院审判管理优秀业务单位”“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调研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9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连续五届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优秀法院”“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省优秀诉讼服务中心”等省级荣誉7项,另有39人立功受奖。
三、 精髓要义。审判执行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的工作基础在基层党组织,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实现新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商务用心“搭平台” 市民安心“用家政”
主题教育中,昆明市建设以市民放心、贴心、舒心的家政诚信服务平台为切入点,改进和提升家政服务行业,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一、 主要做法。一是树形象强品牌。联合昆明市家政行业协会和市级有关部门加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宣传力度,开展市级职业技能竞赛3场,促进家政从业人员的技术交流,提升人员能力素质,进一步树立家政行业的品牌形象。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市家政协会以家政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以提高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线,以提升家政服务质量为载体,以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了育婴师、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家政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家政类培训班18期,累计培训4000余人,合格率达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三是持续推进家政诚信平台建设。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有10余万人,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市商务局与省、市有关部门指导家政协会积极推进家政诚信平台建设,通过系统推广培训会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载体加强现场宣传,加快推进供求信息入库。
二、 实际成效。截止11月10日,226个家政企业、7089名从业人员入驻诚信平台,符合行业标准的诚信企业入驻平台免费。通过平台派单、监督,逐步建立起“责任清晰、监督有力、效果可评、奖惩有保障”的家政服务诚信体系。昆明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和家政企业信用信息库逐步完善。
三、 精髓要义。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寻求家政服务日益成为市民普遍和常态的一种消费行为,家政平台的建立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便于家政从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权威认证的“家政从业人员诚信卡”赢得雇主的信任与尊重,获得更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方便消费者查询到家政企业、家政从业人员的信息,实现“约定有合同、服务有标准、信息有保障、风险有防范、维权有渠道、纠纷有调解”的权益保障。
公益诉讼显实效 为民服务解难题
昆明市检察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检察官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升检察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 主要做法。一是守护一池碧水两岸青山。围绕滇池、阳宗海等流域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重点办理一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全过程,通过发出检察建议和提起诉讼要求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行为人补植复绿或支付补植复绿金,使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二是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依法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案释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设施保护不善、卫生环境管理差等问题,及时组织开展英烈名誉、英烈设施保护的专项监督工作,通过发送检察建议,促进全社会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全力守护食品药品安全。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司法保护,深入开展“保护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工作,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积极发挥检察建议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努力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上。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玩空手道”、缴纳出让金“缺斤少两”、“全民财富”监督缺失等导致国家利益严重受损的问题,依法开展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通过直接立案办理或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等方式,依法解除土地出让合同、追回国土出让金、收回国家税款、财政补贴资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和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加强公益保护,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保障。
二、 实际成效。在全市检察机关组建药品安全(市院)、滇池保护(西山)、文物保护(安宁)、食品安全(呈贡)、国土资源(嵩明)领域公益诉讼专业化团队,加强工作指导和审查把关,形成上下互动、全市联动的公益诉讼办案工作新格局。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数量同比上升122%,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队伍素能不断提升,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公益保护认同更加广泛,公益保护效果愈加明显。今年10月,昆明市检察机关2件公益诉讼案例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三、 精髓要义。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始终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准确领会新时代检察工作以及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思考公益诉讼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有效保护公益,提供优质的司法产品和检察产品,保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昆明的碧水蓝天,为健康昆明、法治昆明贡献检察力量。
大数据催生昆明经济发展新动能
主题教育以来,昆明市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催生昆明经济发展新动能、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人民福祉。
一、 主要做法。一是制定《<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立法工作方案》,成立了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了《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的报告》,将《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列入2020年预备类项目立法计划。二是根据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和云南省《云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云政发〔2017〕83号)要求,组织开展《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编制完成《昆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初稿)》,在开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人大征求意见、市政协专题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了《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送审稿)》,报市政府审议通过。
二、 实际成效。《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明确昆明市大数据资源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等权属问题,建立完善昆明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制度及配套保障机制,改变我市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无据可依”的历史,打破数据系统“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发挥大数据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改善民生、完善社会治理的作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特殊功能。《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出台规范了政府内部数据资源的权属、共享开放等内容,解决政府内部数据共享管理制度缺位、不敢共享、不愿共享、不会共享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建设,明确了政府各部门间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
三、 精髓要义。《昆明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是昆明市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制保障,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职能单位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是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制定大数据条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