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3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学会会长林军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中国侨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董中原,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段东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朗等莅临会议。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李祖沛、朱添华,秘书长陈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代表、侨史学界专家学者、海外嘉宾,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林军主席代表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五年学会的工作设想。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侨务工作论述研究。要把华侨华人研究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务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侨史侨情研究。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侨史研究为基础、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推动侨务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深入研究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切实关心的问题。继续编好《中国侨联年鉴》,完成《中国华侨农场史》编纂出版工作,继续提高侨史工程书籍出版质量,继续保持《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的学术权威性。三是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积极推动专家学者不断深化华侨华人研究;发挥学会高素质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展海内外侨情新发展新变化的相关研究。四是创新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方式,提高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助推作用。创新学术交流方式,拓展科研合作范围,创新成果展现形式,创新“系列讲座”举办模式,联合承办国际学术会议,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未来5年,学会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国侨联为依托,汇聚各方智力资源,努力实现学会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
会议选举产生学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146名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和75名常务理事。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军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会长,董中原为常务副会长,还选举了副会长、秘书长,聘任了副秘书长、顾问、荣誉理事及海外荣誉理事。
董中原副主席在大会结束时就学会工作提出4点建议。一是把握时代性,在国际形势变化中推进华侨华人研究。二是立足专业性,充分体现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中国特色。三是提高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四是体现服务性,创新侨史学会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昆明市侨联副主席毕娇娇应邀参加会议,并当选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责任编辑:储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