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机关文化

昆明市卫生系统2012年上半年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8-30 文章来源: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云发〔2011〕18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关于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昆发〔2011〕19号)精神,2012年上半年,医院按照中共昆明市委“四群”教育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系统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紧紧围绕“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建和谐、强组织”五项任务,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昆明市卫生系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中央、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机关干部带头,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积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联系基层,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拥挤”这一民生焦点问题。着力维护群众利益,着力弘扬良好风尚,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着力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争创人民满意的医院,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达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和谐卫生,为加快推进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
      昆明市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工作,积极研究部署,及时下发了市委“四群”办《关于印发〈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昆四群办〔2012〕9号),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制定了本单位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组织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和谐卫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卫生系统和谐卫生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领导对口联系制度和城市医疗帮扶基层制度,对联系指导县区、单位、科室、支部等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局领导多次到对口联系点开展民情恳谈,帮助当地解决卫生建设等实际问题,驻村队员坚持蹲点督促帮扶;各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区级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联系、医疗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医疗下乡活动,对成绩突出的联系、派驻支援工作人员在评先考核提拔时优先考虑。对没有完成自身建设任务和所联系、支援单位目标任务的,按相关规定实行问责制。
      三、营造舆论氛围
      昆明市卫生局党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四群”教育中“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结合“和谐卫生”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党建QQ群及时传达市委相关要求,下发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各单位利用院刊、宣传栏、内网等渠道,以服务明星评选、优质服务流动红旗竞赛、创先争优评先表彰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勤履职、重管理、为人民健康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努力营造争先创新的新风气,彰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展示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带来的新变化,为推动医院以“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落实目标任务
      (一)全面推进以“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和谐卫生”工程建设活动,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和谐卫生”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医疗单位还认真研究制定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开展好这一主题活动。
      1、服务好。各医疗单位着力从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科学控制并努力降低患儿就医费用负担上下功夫,实行114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预约诊疗。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启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门诊”活动,每周末安排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到门诊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门诊咨询引导服务,有效疏导病人到相关科室就诊,提高就医效率,缩短病人的就医等候时间。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如血液中心、疾控中心、监督局也认真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抓好相关服务。民营医疗机构也有17家参与了此项活动,积极提出优质服务措施。
      2、质量好。各医疗卫生单位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创建等级医院为抓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强化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注重质量检查和考核;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断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公布投诉电话、信箱,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接待投诉,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减少信访投诉量。利用多种形式公示医疗服务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服务态度,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
      3、医德好。在全市卫生系统组织开展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上半年,紧密结合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开展关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凝炼出“诚信尽责、心仁术精、严谨创新、守护生命”的卫生职业精神,引导全系统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和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促使医疗卫生队伍始终坚持弘扬职业精神、注重道德修养、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执业行为,确保卫生改革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各医疗卫生单位也不断加强医德医风软环境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医患关系——和谐需要共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医患关系调整”等专题讲座,不断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倡微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服务明星”评选和“优质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廉洁自律,默默奉献的精神,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4、群众满意。2012年上半年,昆明市卫生系统认真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评议工作自检自查工作,落实民主评议行风整改措施,坚持以“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认真贯彻“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基本要求,贴近临床一线,回应党员关切,顺应职工期盼,积极为患者和群众办实事、好事。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以“创先争优”、“四亮四创四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意见建议,从党支部带头人作用、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工作制度落实情况、活动情况、工作业绩情况和对党支部的评价六个方面对全系统118个各级基层党组织进行了群众测评,评定出90分以上“好”的基层党组织50个,80-89分的“较好”基层党支部57个,70-79分的“一般”基层党支部11个,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医院党组织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坚持开展全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评促建。
      (二)认真开展 “百名医师支援基层卫生工程”、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做好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修订《昆明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大力推广医师多点执业。现已办理的1622人多点执业中,其中:在职人员占71.31%,退休人员占28.69%;职称为副高的占74.56%,主治医师占25.44%。按多点执业医师的来源划分,省级公立医院医师占14.55%,市级公立医院占51.76%,县级公立医院占8.05%,民营、行业医院和其他类医疗机构占25.64%。按多点执业医师的流向划分,流向三级公立医院的医师数占办理人数1.76%,流向二级公立医院的占18.54%,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占15.97%,流向民营医院的占63.73%。人员流向呈现出市级医院向县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站)流向、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流向的形势,有效充实了基层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降低了转诊率。
      2、深入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工作。2012年上半年首先,制定《昆明市卫生局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组织市健康教育所、市一院、市中医院等九家市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赴禄劝县则黑乡开展卫生三下乡工作。派出17名专家,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29名,对则黑乡100多名初中生开展生理卫生健康讲座,开展妇女普查48名,开展义诊114人。第二,制定了《昆明市2012年城市医疗卫生人员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度市属各医院共选派了87名各类别卫生技术人员支援昆明市县(市)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第三,完成2010年—2011年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项目考核评估总结工作。选派46 名医师参加2012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项目。第四,各医疗卫生单位均积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对口联系的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卫生下乡支援活动,如,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完善医院红云、昆重、昆机、幸福家园、黑龙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能力,为此医院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每月分别选派4名医师家进入社区多点执业,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为社区群众提供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昆明市儿童医院选派10名专业人员到宜良和晋宁县人民医院1年,方便群众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对县级对口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合作,充分发挥医院中级以上医师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每月定期派出2名医师到前卫社区坐诊。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派出专家84人次,按进度要求对除安宁市、东川区外的其他县区的261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对121例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进行应急处置;对823例次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进行了专业指导(2次);对昆明市14县(市)区及5个开发度假园区共涉及150余个乡镇、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已筛查登记的线索病人进行复核诊断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共筛查线索病人 15195人,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2667人,危险性评估三级以上有肇事肇祸倾向及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189人,并发放精神卫生宣传资料6000余份。
      (三)立足农村 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工作
      1、局机关“四群”教育工作。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昆明市卫生局负责禄劝九龙四个村和倘甸联合乡三个村的对口扶贫支援工作,我局及时了解掌握几个村的基本情况,明确了由局机关党总支负责整个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同时,根据市委工作要求对各村派出了驻村“四群”教育工作队。局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四群”工作。结合卫生行业特点,统筹资源优势,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确定扶持项目,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完成好今年的工作任务。另外要做好“一通六有”三年发展规划、扎扎实实为当地老百群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中央、省级的卫生投入经费向挂钩点倾斜,同时要做好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四群”台账管理机制。我局统一印制了《昆明市卫生局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手册》,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四群工作相关制度、民情联系卡、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基本情况登记表、民情登记卡、接待群众来访登记表及民情会议分析记录等内容。做到工作手册人手一册,工作和调研情况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记录,通过加强台账的管理,督促广大干部将“四群”工作落到实处。对各联系村派驻工作队员,指定专人负责整村推进对口联系工作。一是组织工作队员参加培训,熟悉政策。组织队员积极参与市、县、乡关有关政策会议,学习有关“四群”教育工作文件、材料,领会“四群”教育工作内容和精神,为开展好“四群”教育工作打牢基础。二是认真开展实地调研,掌握村情。工作队驻村后,立即对村所属自然村、村民小组进行实地摸底调研,了解村情村貌。三是召开座谈会和开展入户工作,了解民情。工作队多次组织召开村干部、村民座谈会,了解目前各村项目、产业情情况;开展入户工作,对群众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四是拟定工作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拟定了挂乡包村工作实施方案和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五是组织义诊,送医下乡。在市卫生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安排市级医疗专家到各对口联系点开展义诊。六是抗旱保民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面对60年不遇、持续三年的旱灾,昆明市卫生局专门召开抗旱项目推进会,切实解决各村喝水难的问题。七是解决部分项目建设资金。市卫生局安排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里块村卫生室建设;协调昆明市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昆明华希医院,向麻地村委会捐赠2.4万元现金,用于村委会用水、水帮石村内水池、小以布块自来水分户管道的建设。
      2、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四群”教育扶贫工作。也认真落实“四群”教育工作制度,坚持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医院力量参与农村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尽快增收脱贫、改变面貌,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开展“为贫困山区孩子送爱心”、“每人捐赠一瓶水,我为抗旱做贡献”等活动,帮助该村修建村民文化活动室,今年共计投入经费物资折合人民币79万元。

Copyright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4号

单位名称: 中共昆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电话:(0871)63138891、63135586 邮编:650506

备案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技术支持制作: 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