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转发关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的通知﹥的通知》(昆创先〔2012〕6号)、《关于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工作的通知》(昆创先办〔2012〕5号)及市级机关工委《关于做好市级机关创先争优总结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委“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市监管办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吃透对口扶贫联系点的乡情村情,创先争优、群策群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取得了 阶段性成效。
一、吃透村情,全面规划
按照市扶贫攻坚计划及“四群教育”工作安排,市监管办对口扶贫及“四群教育”点确定为倘甸骄子山两区管委会的联合乡凹子村委会。该村位于昆明市的东北部,与寻甸、东川、禄劝三县交界。凹子村委会距乡政府驻地南12.5公里,辖12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3114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1.8亩,主产马铃薯、荞子、麦子、油菜籽、玉米。人口总户数426户,共1730人,贫困户83户317人。少数民族1442人,占总人口的83%,以彝族为主。全村参加养老保险的1170人,共有党员49人, 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52元,人均有粮416公斤。现在校学生249人,其中:小学生189人、初中生33人,高中生25人,大学生2人。全村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属于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地区。
针对“四群”点的现状,接受任务后,市监管办克服人员少(只有8名干部职工)的困难,抽派综合处处长作为挂乡包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单位领导和派驻“四群教育”工作组深入实际,带领干部职工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召开座谈会3次,走访群众50余户,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社干部群众意见,按照扶贫攻坚和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要求,制定了“四群教育”扶贫三年工作规划和主要目标。
一是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入手,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进村道路建设、自然村内道路硬化及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二是利用逐年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烟水工程项目以及退耕还林项目,解决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问题。三是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入手,解决好农民住房和村容村貌整治问题。通过房屋新建及房前屋后整治、住房“穿衣戴帽”两个方面解决村民居住环境。四是加强对学校的帮扶,解决农村教育卫生问题。五是加大种养殖业帮扶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六是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七是强化基层班子建设,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问题。
二、创先争优,群策群力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行动计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针对近年干旱严重的实际,2011年市监管办想尽一切办法,压缩公务经费开支,筹措了15万元解决了扶贫点三个村小组120户 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今年初协调相关部门,启动了从乡通往村的建制村公路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启动从开始市监管办就加强了对项目招投标的指导和服务,按程序依法招标,选择了施工单位进场施工。项目实施中,“四群”工作队盯紧项目,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确保项目又好又快的顺利推进。截止到6月底,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四分之三工程量,建制村公路建设完成三分之二工程量,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三、帮贫济困,密切与扶贫点干群关系
按照“四群”的工作要求,“四群”教育工作队长进村入住。工作中认真履行联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职责,机关同志轮流不少于3人次到“四群”点参与调研和体察民情,依靠和团结当地党员群众,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掌握群众的困难,使工作队与村组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从急需解决的困难入手,出资出力搞帮扶。针对“四群”点贫困面较大的实际,市监管办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动员职工捐款捐物,在2011年和2012春节前,走访慰问了凹子村特困户10户,老党员、困难党员10人及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共计20200元。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为凹子小学128名白彝族贫困学生送去价值13000余元的图书、画笔、书包等学习用品,把爱心和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中,用实际行动,密切了与“四群”点群众的关系。
四、项目示范带动,助推扶贫点增收致富
针对“四群”联系点属高海拔贫困地区,土地面积较广,但产业单一、经济来源单一,增收缓慢的实际,为助推凹子村脱贫致富增长点,市监管办在帮扶解决凹子村一二三组人畜引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经“四群”工作队与村委会实地调研、多方考察比较,种植中药材有较好的条件和优势,效益也比种传统作物丰厚,“四群”工作队“穿针引线”,决定试种中药材,通过找好市场,典型示范引导村民改变种植结构。通过与昆明市绿洲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联合在“四群”点建立种植基地,进行中药材引进试种。2012年4月13日,经与昆明市绿洲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凹子村委会12户农户协商后,就中药材的试种和租地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由昆明市绿洲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农户和市监管办三方签订了中药材种植服务、种子、产品预购协议。为了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市监管办出资6万余元集中租用当地农民的60亩土地无偿提供给12户农民试种,同时积极协调昆明学院专家用一周的时间深入实地对群众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辅导培训,现已完成红花、前胡、防风三个药材品种的种植,进入田间管护阶段,通过培训和示范,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信心倍增。我办“四群”工作队加强跟踪指导,并做好每个品种的种植纪录档案,总结经验,通过示范种植带动全村的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下步,我办将继续深入抓好创先争优工作,认真推广创先争优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四群”工作中,更加注重实效,更加注重群众的困难和要求,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挂钩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与凹子村委会及农户的帮扶力度,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助推凹子村脱贫致富增长点,再接再厉做好“四群”工作,做好挂钩帮扶点的工作。